手忙脚乱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个学期,我会选择“手忙脚乱”。
学期初给一个小公司搭环境搞项目,去了一次郑州公司和开封“分”公司,见识了一下真实的开发环境和工作状态。老板人很好招待了我们几次饭,住宿也解决得很好。
可惜他们对这方面了解的太少,不清楚项目的难度,一开始我看到 dubbo、zookeeper、thrift 等一大堆框架和几百张数据表都傻了眼,我还只是个大二的本科生啊。结果硬着头皮体验了一下“992”,感觉身体被掏空,对未来工作环境蒙上了一层阴影。
我还差得远呢。
最后因为知识要求差异太大,Java 部分代码过于混乱,还是拒绝了这个项目。(据说这个项目后来又找了高年级的几个人,到现在也没搭成)
而后每周的周末几乎都被比赛轰炸着,很少有空闲的时间。自己本想好好准备的蓝桥杯也因行动力差以两名之差拿了省二,无缘决赛。校奖省奖倒是拿了一些,可是目前还是没有国家级的奖项。
后来又跟导师讨论了几次 idea 确定了大创的题目,并完成了项目策划书的撰写等待答辩。
开学的一两个月里,我脑中充满了对各个方向的探索,最开始想着坚持做 JavaEE 达到企业级开发的水平,又想着认真学习开源框架为组织交 pr 以便参加 gsoc,后来又转头来想研究编译方面的知识做底层开发。
这就是我的真实写照,惶恐不知所措。我知道自己身处可能是最关键的一个学期,想要努力把握却手忙脚乱。
我有什么
突然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大学期间到底学了什么?
到目前为止,我在自己的技能树上点亮了这些技能:
- 对 Java 后端生态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能进行简单业务的开发,对大部分框架能简单使用或者至少知道是干什么的。
- 培养起了看书为主的学习模式,关注了不少有价值的技术论坛/博客。
- 深入学习了 Java 这门编程语言,对 C++、JavaScript、Python 等语言也有一定的了解。
- 基本熟悉 Linux 的日常使用。
- 还算平稳地保持绩点。
好像懂了不少,也好像没学很多。不管怎样,这已成过去,重要的是基于现状的对未来的规划。
现在每天起来一睁眼,满脑子就是各种学习任务。Java 基础、JavaEE、coursera 课程、专业知识、计算机组成原理、算法、人工智能、大创、英语、数学建模。。。
只有在这种高强度的学习下,才能真正认识到一个人。以前我一直以为自己足够成熟,现在才发现自己多么幼稚。真正的成熟,即在巨大压力下,也能保持稳定的进步,维持生活秩序。
我还差得远呢。
我一度以为自己虽称不上是顶尖,确实处于一个很高的高度,毕竟部分挂科率很高课程拿到过满绩甚至满分,毕竟学年评估各种奖励拿了个遍、毕竟动手能力还算不错。无数次的反思后,我逐渐意识到,这种想法简直愚蠢至极。
而愚蠢不是邪恶,自以为是和骄傲自满才是。不再高估自己,低估他人,发自内心的承认不同的事物,尊重不同的人不同的追求,是我反思学到的最深刻的一课。诚然谁都有年少轻狂,但能及时意识到这从根本上来讲只是一种童稚状态,才是真正的成熟。
我还差得远呢。
我想要什么
经过很久的思考之后,我确定了以下的目标,直到本科结束,我都不大可能改变。
我会开始学习人工智能方面的知识。
对于一个后端来讲,ML/DL 似乎不是很搭得上边。不过对于我来说,保研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目标院校我比较中意的几个组的学长都说老师会优先考虑有这方面经验的人,从事的方向也大都与这些有关。
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我是彻底减缓对 JavaEE 的学习还是将 AI 当做锦上添花的东西。目前我还不能够给出答案,坚持了这么久的 web 突然放弃很不舍得,半路出家学 AI 是否真的能成功呢?我还在思考,不过这也不耽误我走上新的征程。
这一学期,我会首先把 Java 的基础打扎实些,包括但不限于集合、多线程、JVM。然后尽量做一个 JavaWeb 的项目,算作是对 web 学习的一个阶段性交待。
通过 coursera 上的课程,逐渐了解 ML。认真过一遍常见算法,为数学建模做准备。
这是课外学习最主要的几点,还有一些零零散散的计划。
每天
- 一道 AcWing
- 六级单词
每周
- coursera 课程
- 六级真题
- 读薄 CSAPP
课业
- 两门核心专业课,数据结构和计组,必须满绩
- 图形学、安卓、网络编程,争取 90+
- 看完 COD,完成一个简易 CPU
人生苦旅
往后的日子,少吹逼,多做事,抛掉优越感,放弃表现欲,心态彻底开放,学会把巨大任务拆解,针对每一天做好时间精力管理,少睡午觉少打游戏少看番,一心只刷圣贤分。
相比别人,我多花了两年时间明确了目标。
我还差得远呢。
我应该还来得及。